三國群英傳 Online 攻略百科:武將介紹







趙雲救主於長阪坡圖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再次派遣大軍南攻,當時劉表剛死,其子劉琮繼位,竟派遣使者向曹操請降。劉備措手不及,於是率軍向南逃往江陵,但是劉備不願放棄自願跟隨他的人民,每天僅能行走十幾里,曹操便派輕騎兵快馬追趕,一天之中追襲了三百里,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。劉備便丟下妻兒,僅帶著數十騎向南逃逸,此時趙雲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。當時,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而去,因此對劉備說,趙雲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。劉備聞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狀的人說:「子龍不會棄我而去。」不久之後,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,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,平安地到達劉備身邊。之後,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[7]。赤壁之戰後,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江南之地。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,並取代投降的趙範,兼任桂陽(今湖南郴縣)太守。趙範有一名寡嫂名為樊氏,有國色之貌,趙範欲將她許配給趙雲,意欲和趙雲結親。但是趙雲堅持不同意,並說:「我們是同姓,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。」。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,趙雲回答說:「趙範是被迫投降,心不可測,何況天下女子不少。」不久之後,趙範果然藉機逃走,而對趙雲毫無牽涉。進攻益州建安十四年(209年),在平定荊南四郡,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,劉備成為荊州牧,聲勢漸大,孫權乃建議雙方結親,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。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乃向劉備求援,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,留諸葛亮、關羽、張飛、趙雲等人留守荊州,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,負責掌管劉備出征之後大本營公安的留守軍隊[8]。劉備出征之後,孫夫人開始放縱驕傲,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,多有不法的行為。劉備知道消息之後,認為趙雲為人威嚴、態度慎重,一定能加以整頓,因此特別命趙雲掌管內事。孫權聽說劉備西征益州之後,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,並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。幸得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,並成功奪回劉禪。建安十七年(212年),劉備與劉璋決裂,從葭萌進攻劉璋勢力,並召諸葛亮率軍入蜀。 諸葛亮率領趙雲與張飛溯江西上,一路平定郡縣,直到江州(今重慶),然後兵分兩路,諸葛亮、張飛走北路,趙雲則另領一軍走南路,從外水沿長江而上進至江陽(今四川瀘州),最後在成都會合。劉備攻下成都之後,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[9]。劉備平定益州之後,有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。趙雲反駁說:「從前漢朝大將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,無用家為,何況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,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,必須等到天下的亂賊都平定之後,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去種植桑梓,回歸故土去耕作田地,這樣才是正道。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戰爭,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,先讓他們安居樂業,然後才能叫他們服兵役,納錢糧,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。」,劉備便聽從趙雲的建議。漢水虎威建安二十三年(218年),劉備率軍進攻漢中,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打敗夏侯淵,斬其首,於是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,並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,有數千萬袋,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,便領軍出擊,當時趙雲屬下的士兵也隨著黃忠一起出擊。但是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,擔心的趙雲便帶著數十騎的小部隊出了兵營的圍柵,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。 結果,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,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,趙雲才剛和敵人交手,敵人的大軍已來到面前,聲勢逼人。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擊曹軍士兵的陣列,且戰且退,曹軍雖然被趙雲擊潰,但是仍憑藉數量優勢將趙雲包圍起來,趙雲便突圍並退入蜀軍的圍柵內,此時部將張著受傷,又被曹軍包圍,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,並救出張著,將他帶回圍柵內。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圍柵,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圍柵,見曹操大軍殺到,便欲閉門拒守。 趙雲進入主營之後,卻下令大開柵門,然後令蜀軍偃旗息鼓。曹軍見此情況,懷疑趙雲設有伏兵,便向後退卻。此時趙雲下令打響戰鼓,鼓聲震天,又令蜀軍以弩箭射向曹軍,曹軍為之驚駭,自相蹂踐,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。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,贊歎說:「子龍一身是膽也!」於是飲宴直到黃昏,軍中號趙雲為「虎威將軍」(非將軍名)。章武元年(221年),劉備稱帝,欲進攻東吳,以報孫權伐取荊州之仇,趙雲上諫說:「國賊是曹操,並不是孫權,而且滅了魏國之後,吳國自然會臣服。雖然曹操斃命,但其子曹丕篡盜大位,引起公憤,應該利用此民氣,先攻佔關中,佔據黃河、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,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。不該放置魏國,反而先打吳國。而且與吳國的戰爭一旦開始,就不易停止了。」,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,執意東征,並留趙雲都督江州。章武二年(222年),劉備東征大軍被吳軍大敗於猇亭,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(今四川奉節),趙雲乃進軍至永安以保衛先主,而吳軍已退卻。北伐遺憾建興元年(223年),後主劉禪繼位,因趙雲此時於永安防衛東吳,故將趙雲由中護軍、征南將軍,遷任為鎮東將軍,並封為永昌亭侯[10]。建興五年(227年),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,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,趙雲亦轉駐漢中。次年,諸葛亮出兵北伐,宣稱將由斜谷道取郿,並令趙雲、鄧芝為疑軍,佔據箕谷,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反擊,諸葛亮下令趙雲、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,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,趙雲、鄧芝因兵弱敵強,失利於箕谷,不過由於趙雲將分散於各屯的軍隊會合,並親自斷後,燒毀棧道,阻止曹軍的追擊,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。同時,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,舉動失宜,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,諸葛亮只好退兵,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,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,趙雲亦貶為鎮軍將軍。當蜀軍退兵時,諸葛亮曾驚訝地說:「街亭退兵時,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,箕谷退兵,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,這是何故? 」,鄧芝回答說:「趙將軍親自斷後,因此軍資沒有遺失,人員編制整齊。」當時趙雲軍中有多餘的絹布,諸葛亮下令分給將士。趙雲說:「我軍軍事失利,為何要賞賜呢?請將其物全部入赤府府庫,在十月的時候再給眾人做冬衣。」諸葛亮因此大為稱讚。建興七年(229年),趙雲病逝,後主於景耀四年(261年)追謚他為順平侯。由於蜀漢初期少給謚號,劉備在位時時只有法正有謚號,劉禪時也僅有諸葛亮、蔣琬、費禕三位宰相、寵臣陳祗以及由魏國投誠的夏侯霸等人有謚號,後來關張馬黃、龐統和趙雲亦被追謚,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很大的榮譽。趙雲有兩個兒子,長子趙統承繼爵位,官至虎賁中郎[11],並擔任領軍的職務;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,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。評價與看法趙雲的歷史評價:「關張馬黃趙傳」陳壽的傳評「黃忠、趙雲強摯壯猛,並作爪牙,其灌[12]、騰[13]之徒歟?」 「鄧張宗楊傳」引楊戲《季漢輔臣贊》「征南(趙雲)厚重,征西(陳到)忠克,統時選士,猛將之烈。」 《雲別傳》引后主詔曰:「雲昔從先帝,功積既著。朕以幼聰,涉涂艱難,賴恃忠順,濟於危險。夫謚所以敘元勳也,外議云宜謚。大將軍姜維等議,以為雲昔從先帝,勞績既著,經營天下,遵奉法度,功效可書。當陽之役,義貫金石,忠以衛上,君念其賞,禮以厚下,臣忘其死。死者有知,足以不朽;生者感恩,足以忘身。謹按謚法,柔賢慈惠曰順,執事有班曰平,克定禍亂曰平,應謚雲曰順平侯。」 唐朝大臣薛登上疏時引前代故事曰:「至如武藝,則趙雲雖勇。資諸葛之指撝;周勃雖雄,乏陳平之計略。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,必失指縱之機;使蕭何入戲下之軍,亦無免主之。將長於摧鋒,謀將審於料事。」 宋朝蕭常: 「雲雖虎臣。其所建明。通達國體。如還田宅以系民心。留軍資以須冬賜。赦吳而專事魏。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。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。以遠同姓之嫌。律己之嚴如此。方時諸將。其最優乎。」 元朝郝經:「雲忠繾綣禦侮。始終不渝。為漢爪士。功烈志膽。曹樊之儔。雲尤識慮經遠。壯而不疏。每進忠益輙中。」 清安溪先生李安地:「灌摧項羽於垓下,滕脫孝惠於彭城,比於定軍當陽之事。」 清文史學者姜宸英:「趙關張及武侯之後。先後殉國。一時君臣相得之雅。奕世猷同。休戚千載。而下為之慨慕不已。」 清學者王複禮:「順平真儒將哉。其律己也嚴。接人也慎。其見理也明。其去私也力。若夫當陽救主,奮不顧身。漢水立功,威還似虎。語雲,膽欲大而心欲小,志欲圓而行欲方。其順平之謂乎。」 盧弼《三國志集解》:「樊氏國色,而子龍不取,賢於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。」 依趙雲所得到的謚號和評論,歷史中的趙雲形象亦是文武雙全、忠勇兼備的:他一方面是嚴肅厚重、強摯壯猛、克服戰禍、救主於危難的猛將,一方面又是柔賢慈惠、執事有班、統時選士、跟隨先主經營天下的開國忠臣。趙雲的這種表現,正好符合傳統儒家社會對武將和人臣的要求,因而特別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,在民間說書人和劇作家、小說家的口述和演義之下,趙雲慢慢成為一個近乎完美的夢幻武將。一個例子是在《三國演義》中,當劉備被東吳陸遜打敗而危急時,得到趙雲的救援,他一登場就刺殺東吳大將朱然,並迫使陸遜主動退讓。 而事實上根據歷史,朱然和陸遜未曾和趙雲交戰,朱然後來官至吳大司馬,安享天年。而演義對此段歷史的顛倒改寫,讓趙雲為蜀漢復仇,令以蜀為正統主角的讀者感到痛快淋漓,出了一口氣。趙雲在傳統民間說書人的三國武將武勇排名中經常名列前十名之一,而近代毛澤東[14]曾有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,更是將趙雲的武勇地位提高到三國第二的程度。而《三國演義》的廣泛流傳,更進一步讓趙雲成為文武雙全、忠勇兼備的古代將領典範,時至今日,在各種影視媒體和動漫遊戲的大力介紹推廣之下,「常山趙子龍」已是家喻戶曉、人盡皆知的古代勇將代名詞了。民間藝術
清代安順地戲面具趙雲像三國志平話“ 趙雲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,海角天涯無對。「三國志」除張飛,第一條槍。 „ 《三國志平話》為元代新安虞氏所刊,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三國故事小說。三國故事在中國流傳甚久,在李昉《太平廣記》的卷二百二十六有引用杜寶《大業拾遺記》的記載,其中就有六種三國傀儡戲的劇目;而晚唐李商隱的《驕兒詩》則有「或謔張飛胡,或笑鄧艾吃。」的記載。即在隋唐時民間就已有表演與談說三國故事的風氣。根據《東京夢華錄》及《東坡志林》記載,北宋時就有專門「說三分」的說書人。宋、元、金的戲曲中,也出現不少三國的相關戲劇,其中已出現明顯的「尊劉貶曹」的傾向,因此屬於劉備一方的武將常被視為正義的代表[15]。趙雲在《三國志平話》中登場時為袁紹之將,當時劉備失了徐州,與關張相失,欲向袁譚借兵以討曹操,袁譚久不能決,因此在晚上歸館之後,帶酒口念短歌一首,歌曰:天下大亂兮,黃巾遍地;四海皇皇兮,賊若蟻。曹操無端兮,有意為君; 獻帝無力兮,全無靠倚。我合有志兮,復興劉氏。袁譚無仁兮,歎息不已! 此時,西廊下有一將聽得玄德此歌,應聲而和曰:我有長劍,則空揮歎息。朝內不正,則賊若蛟虯。壯士潛隱,則風雷未遂。 欲興干戈,則朝廷有倚。英雄相遇,則扶持劉邦。斬除曹賊,與君一體! 此將即為常山趙子龍也。後來趙雲便以劉備為仁德之人,捨了袁紹跟隨劉備。之後劉備、趙雲聽說古城有一「無姓大王」,使一條槍丈八神矛,萬人難敵。劉備懷疑是張飛,趙雲便出戰「無姓大王」,硬戰六十合,趙雲氣力不加,敗回馬本陣裡來。劉備乃認出「無姓大王」果然就是張飛,兄弟相認。當陽長坂一役,趙雲單馬入曹軍中,欲尋劉備家族,遇見甘夫人時,她右腹已受箭傷,深可見腸,在把阿斗託附給趙雲之後,於牆下身死。趙雲乃推倒牆,蓋其屍。之後趙雲懷抱阿斗南走,撞入曹軍軍陣,曰:「我於百萬軍中與主公救阿斗!」後有詩曰:奇哉趙子龍,凜凜一心忠;先主敗荊州,家族又不從。一生不顧死,再入虎狼叢; 忠孝保弱子,敢當百萬雄。春秋有伍相,漢世有子龍;到今千載後,誰不仰高風? 趙雲血戰之後抱著阿斗終於見到劉備。劉備接過阿斗,擲於地上曰:「為辱子,幾乎折了吾之良將趙雲!」。至劉備平定益州乃恩封五虎將軍,將關公封壽亭侯,張飛封西長侯,馬超封定遠侯,黃忠封定亂侯,趙雲則封為立國侯。《三國志平話》雖然文筆粗鄙,與歷史大勢不符處甚多,但已可看出《三國演義》的基礎。其中描寫古城會時,趙雲曾戰敗於張飛;當陽長坂一役,趙雲亦只射殺一將;恩封五虎將軍時,趙雲居於末位,對照明代《三國演義》中的描寫,可以明顯看出趙雲在民間傳說形象的提升。三國演義“ 看那人生得身長八尺、濃眉大眼、目如流星、闊面重頤、威風凜凜、穿一身銀盔銀甲,使一條精剛銀槍,左挑右刺,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。此何人﹖常山趙子龍是也。 „ 《三國演義》為明人羅貫中所著,他將《三國志平話》大幅改寫,多以歷史史實為基礎,增加了元宋時說書話本和戲劇中的精彩部分,大幅擴充內容[16],使《三國演義》成為中國小說史上影響力最深遠的巨著。羅貫中在《三國演義》中為趙雲塑造的形象,是一名威武雄壯、武藝高強、忠義勇敢、賢慈愛民的武將。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醜大戰,救了公孫瓚,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,衝鋒陷陣幾乎未嘗敗績,在長坂坡救阿斗時,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。隨諸葛亮吊祭周瑜時,因趙雲帶劍相隨,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。漢水救黃忠時,讓魏國名將張郃、徐晃心驚膽戰,不敢迎敵。劉備去世之後,曹魏五路犯蜀,趙雲把守陽平關,一將當關,萬夫莫開。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,陣前斬殺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。《三國演義》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、張飛、馬超、黃忠等五位將軍為蜀漢的「五虎上將」,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。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、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,因此在《三國演義》中的趙雲,其形象是文武雙全、近乎完美無缺的。《三國演義》有贊趙雲詩曰:紅光罩體困龍飛,征馬衝開長阪圍,四十二年真命主,將軍應得顯神威。 血染征袍透甲紅,當陽誰敢與爭鋒,古來衝陣扶危主,只有常山趙子龍。 昔日戰長阪,威風猶未減。突陣顯英雄,被圍施勇敢。鬼哭與神號,天驚並地慘。常山趙子龍,一身都是膽。 憶昔常山趙子龍,年登七十建奇功,獨誅四將來衝陣,猶似當陽救主雄。 常山有虎將,智勇匹關張。漢水功勳在,當陽姓字張。兩番扶幼主,一念答先皇。青史書忠烈,應留百世芳。 反三國演義《反三國演義》的作者是民國時人周大荒,他自稱要「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統時局,為馬超、趙雲一時名將打抱不平,令其吐氣」,而將《三國演義》從徐庶收母信而歸曹操之後的情節完全翻案,改寫為《反三國演義》,並於1930年出版。如周大荒所言,馬超、趙雲兩人成為全書主角,兩人一從北路、一從南路,分別掃蕩魏吳,最後一統天下。趙雲成為扭轉歷史發展的關鍵人物,不但救出徐母留下徐庶,還識破呂蒙白衣渡江之計,並與關羽一起夾擊許昌,會同蜀漢諸虎將擊敗司馬、東吳聯軍,改變了歷史走向。也許是認為自古英雄配美人,周大荒還虛構一名武藝高超的西涼女將,馬超之妹馬雲祿,讓她嫁給趙雲,夫妻兩人一起作戰。傳統戲劇在傳統戲劇方面,趙雲在京劇中為著名的武生角色,特徵為扮相俊逸,身段威武穩健,嗓門洪亮。著名的京劇大師楊小樓便以扮演趙雲,表演《長阪坡》的劇目著稱,有「活趙雲、活子龍」的外號。 以趙雲為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如下:劇目名稱 內容情節 磐河戰 袁紹與公孫瓚會戰於磐河,袁紹命大將顔良、文醜出戰。當時趙雲也在袁紹帳下,因與其理念不合便不被重用,趙雲見公孫瓚兵敗,乃出馬殺敗顔良、文醜,救了公孫瓚。 借趙雲 劉備向公孫瓚借趙雲,劉備素來喜愛趙雲將材,一路上一直試探趙雲心意,問他天下諸侯誰為英主,最後竟得趙雲認同自己,乃領趙雲至徐州。但是張飛不服,趙雲乃打敗曹軍猛將典韋,才讓張飛亦心服。 長阪坡 劉備逃奔江陵,於當陽長阪被曹操大軍所追,妻兒都在亂軍中失散。趙雲乃匹馬單槍,闖進曹操萬軍之中,陸續救出糜竺、簡雍、甘夫人等,最後尋到糜夫人,但糜夫人已身受箭傷,乃將幼子阿斗托給趙雲,自己投井而死。趙雲懷抱阿斗,奪得寶劍,奮力血戰得脫,將阿斗交還劉備。劉備卻將阿斗摔在地上,說「爲此孺子幾乎損我一員大將」,趙雲為之感泣。 長江奪阿斗 孫權乘劉備入益川時,用張昭之計,假稱吳國太染病,派心腹周善到荊州接孫夫人歸吳,並囑她帶回劉備之子阿斗,以作人質。孫夫人不疑,乃懷抱阿斗登船歸吳,趙雲駕船趕來,力勸孫夫人留下阿斗,夫人不從,趙雲乃奪回阿斗,此時張飛亦駕船趕到,乃殺死周善,和趙雲一起帶阿斗回荊州。 元雜劇中有「趙子龍膽大如斗」之說,並有「趙子龍大鬧塔泥鎮」一本,已失傳。而趙雲謹慎細心的特點亦被加以強調,出演趙雲的演員都會被特別要求,必須要表現出趙雲膽大而又細心的特點。在一個早期流傳的故事中就有這樣的例子,有一次諸葛亮令趙雲率軍去攻取一座城池,諸葛亮事先策畫整個軍事計畫,何時出發、何時用餐、何時行軍、何時渡河、何時攻城都按表制定完成,趙雲只要照著既定的行程表執行即可。但是在趙雲出發之後,諸葛亮才發現計畫中有一個嚴重的疏失,即按照原定的時間,那條河正值漲潮,士兵們將無法渡河,當諸葛亮正在擔憂整個行動將會失敗的時候,卻傳回趙雲已按照預定的時間攻下城池的消息,原來趙雲知道河水會漲潮,在出發之前就已經先準備好渡河用的舟筏,因此順利完成計畫。在這個早期故事中,趙雲謹慎細心的程度甚至在諸葛亮之上[17]。電影電影名稱 導演 簡介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李仁港 以趙雲為主角,由香港、南韓聯合出資,李仁港兼任編劇、導演,劉德華、洪金寶、李美琪主演,於2008年初上演。 赤壁 吳宇森 為有史以來投資額最高的華人電影,趙雲為其中主要角色之一,為了吸引人氣,此部電影將以趙雲長阪坡救主一戰作為整部電影的開頭。 電玩遊戲遊戲名稱 製作廠商 遊戲類型 簡介 三國趙雲傳系列 臺灣第三波 戰場動作 以趙雲為主角,虛構趙雲的一生,玩家操縱著趙雲在戰場上斬殺敵人。 傲世蒼龍趙雲傳 臺灣智冠 策略模擬 由玩家操作趙雲及其軍隊,進行模擬戰略,以完成各關卡任務。 幻想三國志系列 臺灣宇峻奧汀 角色扮演 以三國時代為背景的虛構武俠風格遊戲,趙雲為少數出場的歷史人物,其人物設定相當美形,為遊戲中主要角色之一。 真三國無雙系列 日本光榮 戰場動作 玩家可選擇扮演三國時代的武將,投入三國時代的知名戰場中進行戰爭。趙雲為其遊戲的招牌人物之一。 歷史資料趙雲在《三國志》卷三十六,蜀書第六卷「關張馬黃趙傳」有傳,由於蜀無史官[18],陳壽選擇史料又嚴謹,因此本傳中關於趙雲生平的記載僅二百四十五字。 另外裴松之為《三國志》作注時,補註了《雲別傳》的大量資料,其中記載了趙雲在求仁、秉公、忠君、慎行、論理、驍勇、受謚等各方面的事蹟,讓趙雲的生平得以較完整的呈現給後人,歷代的小說家、劇作家及說書人便是在此基礎上,創作出了許多精彩的民間藝術作品,描繪出令後世喜愛的常山趙子龍。但亦有史家認為《雲別傳》內容以史料而論並不嚴謹,所記載皆是與趙雲相關的軼事,且與《三國志》本身有所矛盾,真實性有待商榷。此說由清朝義門先生何焯指出。他認為《雲別傳》或係根據趙家家傳改編,語多溢美。何氏指出的疑點之一為劉備於221年準備東征吳國時,由趙雲(而非諸葛亮)勸阻劉備不要東征是不合情理的事,應是子孫溢美。然而,此類觀點並不多見考,並被一些史學者指過分疑古。五虎將歷史與演義的不同歷史上,劉備於漢中稱王之時,分封關馬張黃為前、左、右、後將軍[19],趙雲則被封為翊軍將軍[20],而《三國演義》卻將此事改寫為劉備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上將。因此有一種看法認為趙雲的地位其實不如關馬張黃四位將軍,甚至不如劉備在漢中時突然拔擢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的魏延,如知名的三國研究學者沈伯俊便支持此說法[21]。以品三國出名的易中天教授亦提出只有四虎將的說法。不過歷史上從沒有前左右後將軍等於四虎將之說,因此四虎將的說法是將歷史與演義混淆在一起。趙雲的地位對趙雲的地位有一種肯定的看法是:趙雲在該時期的職位是中護軍,依東漢軍制,前、左、右、後將軍乃是負責統軍鎮守在外的戰略要地[22],而中領軍、中護軍則掌管禁軍,負責鎮守京城[23]。依三國魏制,中護軍掌禁兵、總統諸將、任主武官選舉[24],因此趙雲的職務乃是負責統率蜀漢中央的武將與禁軍,並負責選拔武官,因此趙雲實際上的實權相當大。如同時期於曹魏擔任中護軍之職位者,如韓浩、夏侯玄、司馬望、司馬炎、司馬師、賈充等,皆為當朝之親信重臣,如根據魏史的記載,曹操寧可把韓浩留在自己身邊擔任中護軍,而不放他去都督諸軍、鎮守漢中,可見其地位不亞於一方之都督也[25]。在司馬氏篡魏之前,一直長期把持魏國中央軍權,即是透過掌握中護軍這個職務之便,因此趙雲應是受到劉備皇室相當大的信賴,才能得到這個職位[26]。而依趙雲多次救主的表現看來,劉備的這種信賴亦是相當合理的,這也能解釋趙雲為何能多次面對劉備提出軍國方面的諫言。因此可認為關張馬黃趙五人各有其功能職掌。官位的比較比較關張馬黃趙五人的最高官位,馬超以諸侯身分投奔劉備,秩位最高,達到驃騎將軍、領涼州牧。張飛身亡前,被封為車騎將軍,僅次於馬超[27]。趙雲貶官前曾為鎮東將軍,次於張飛。黃忠早亡,因討夏侯淵而為征西將軍[28],後封為後將軍。關羽兵敗身死,僅至前將軍,皆次於趙雲[29]。因此五人的最高將軍秩位是相當接近的,加上陳壽又將五人歸為一類作傳,並稱關張為世之虎臣、萬人敵,馬超有韓信、英布之勇,黃忠有「勇冠三軍」之稱,趙雲有「虎威將軍」之號,因此《三國志平話》、《三國演義》等演義小說將五人合稱為五虎將,雖小說家之言亦非過也。
趙雲故址
河北正定趙雲廟外的趙雲像現代趙雲祠墓地址:四川大邑:子龍廟,順平侯趙雲墓 河北正定:趙雲廟 台灣台南市佳里區子良里(子龍里):子龍廟 清朝記載祠廟另有:河南南陽南三十里屯東趙雲祠墓 四川黎州(今漢源)大渡河守禦所安靖壩左趙雲祠 湖廣桂陽州(今湖南郴州桂陽)城外芙蓉山下趙雲祠 湖北當陽(長阪)有子龍閣,子龍路;赤壁有子龍灘﹔監利有子龍崗。湖南常德安鄉有子龍庵;桂陽有蒙泉(又名萬軍泉,趙雲八角井)及平阳戍。四川成都和平街原名為子龍塘街,和平街小學在相傳是順平侯洗馬池故址;成都龍泉石經寺(歷名靈音寺,天成寺)相傳初為趙雲祭祀家廟。四川金堂鴻都觀後有洗馬池﹐雲頂山有漢將軍柏﹔廣漢有白馬寺仁圣宫。重慶長壽有趙雲寨;重慶市中大陽溝白龍池相傳為趙雲駐江州白龍馬廄﹔奉節有子龍屯兵處臥龍崗。陝西寧強有子龍駐軍處子龍山。其他北宋陶弘景所著的《古今刀劍錄》中提到:蜀主劉備於章武元年採牛山金,鑄成八劍,皆長三尺六寸,其中一劍賜給趙雲。 北宋李昉所著的《太平廣記》收錄趙雲漢水空營計於其《驍勇卷》之中。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,趙雲成為清朝歷代帝王廟的從祀功臣之一。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大邑知縣李德耀重修子龍廟時立碑,著有《漢順平侯趙將軍墓祠碑記》 道光年間,知縣郭志融重修時亦立碑,撰《重修漢順平侯祠墓記》 臺灣台南市佳里區子龍里,老地名為「子良廟」。此即當地設廟祭趙子龍,「龍」、「良」於臺灣話同音所致。
『漢』之名將:劉邦劉邦:子民們,守護大漢!